儿童“梦魇”不可置之不理

日期:2018-06-06 17:25 来源:大田县卫计局
| | | |

儿童 梦魇

“一个人身处深山中”、“从高楼摔下来”、“被妖魔鬼怪撕咬”……10岁的小女孩姗姗近一年来夜间睡觉时频繁做噩梦,夜里常常尖叫着惊醒过来。由于害怕做噩梦,姗姗有时会失眠,且变得胆小、怯懦。日前,她在医院做了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为异常脑电图,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其患上了“梦魇”。在医生指导下,小姗姗于每晚入睡前口服镇静剂,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

四成儿童“睡不香

儿童的大脑形态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其功能还不完善,在睡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相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睡不香’的学龄儿童占到近四成。比如,小姗姗所患的“梦魇”,就是一种睡眠障碍。

梦魇多在后半夜发生,往往在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醒来后能生动地回忆起噩梦内容。孩子做噩梦前大多有过矛盾的心理或焦虑的情绪,也可能看了恐怖电视、听了吓人的故事,一些人还有睡眠姿势不舒适,如鼻子被毯子盖住、胸口受被子压迫等情况。一般说来,新生儿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需1620小时,儿童约1012小时,10岁时下降至910小时。儿童在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上个体差异甚大,并与遗传因素、早期生活条件,尤其是身体和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家长不要误认为孩子一做噩梦就会影响其智力发育,更不必过分担忧这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失常。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梦魇发生的频率会下降。但需要提醒的是,那些频繁做噩梦的孩子,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如抵抗力差、患肠胃疾病、身体发育迟缓、过饥或过饱以及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对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摆脱可怕的“梦魇”

了解睡眠障碍最重要的方法是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全夜睡眠过程的监测。同时,在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重点查体的基础上,必要时还要进行CTMRI等辅助检查。治疗上,主要是引导其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以及进行心理治疗,一般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仅少数孩子需要服用镇静剂等药物。

如果孩子从噩梦中醒来,家长说一些安慰的话,有助于孩子消除恐惧。同时,应认真听孩子解释他(她)的梦,并表示关心,让孩子平静下来。切不轻易责怪,致使孩子对自己的恐惧感到羞耻、自卑,或是轻视孩子的感觉。孩子睡觉时,应把其放在胸部的手移开,保持卧室的空气清新,以利睡眠。

远离“梦魇”的3个小妙招

1、消除法:找出孩子做噩梦的诱因,尽量加以避免。对幼小孩子注意不要用“大灰狼来了”、“把你关在黑房子里”、“爸妈不要你了”等带恐吓性质的语句,否则容易导致孩子噩梦连连。

2、排演法:白天让孩子详细地重温噩梦的内容,从开始直至结束,如果能用文字或图画描述出来最好。然后,告诉孩子改变噩梦,如跳下悬崖时让孩子选择背负降落伞;被大灰狼追赶时,可让孩子选择碰上了爸爸救他(她)。

3、渗透法:让孩子在白天就构思好喜剧类型的梦境,每天让他(她)想上几分钟,一般几周至个把月的时间,就能把新的梦中情境慢慢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中,以达到脱敏的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