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大田县畜牧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日期:2017-04-13 16:27 来源:大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东风农场:

  《大田县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组织实施。

  大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大田县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总体构想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经济规律和畜牧业发展规律有机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各方面投资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2.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发展畜牧业既要有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畜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不断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同时要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生产水平逐步提高,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做好市场环境分析,预测畜牧经济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

  4.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本着发展与保护并重,提升质量与提高效益并举的原则,立足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集中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调优畜牧业生产结构。

  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循环经济运行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利用科技手段构建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6.继续实施畜牧业发展战略转移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和适度规模养殖业,使畜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或畜禽排泄物处理能力相适应,畜禽养殖与动物防疫、投入品和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同步发展,畜禽养殖业与畜产品加工、饲料和兽药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发展目标

  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推进,养殖、加工、饲料、兽药产业协调发展,良种繁育体系、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兽医监督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得到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起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1.生猪出栏控制在22万头以内,畜牧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大田县“十三五”畜牧业生产目标

项目

年度

生猪出

栏数

家禽出

栏数

肉牛出

栏数

肉羊出栏数

肉兔出

栏数

禽蛋

肉蛋奶总量

2016

195600

2456700

3520

12300

2295000

5290

28759

2017

198700

2604100

3670

13230

2833300

5610

29921

2018

205100

2760300

3740

14540

3279300

5950

31340

2019

208500

2925900

3860

15670

4134000

6310

32512

2020

213800

3100000

4000

16850

5000000

6690

34050

  2.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优化生猪业发展的同时,优质家禽、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特色畜产品优势区域明显,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养殖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和自然保护要求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3.建成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成包括良种繁育、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饲料兽药检测在内的比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支撑保护体系,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4.畜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管理人员、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遍接受专业培训,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1.推进畜牧业战略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内部协调发展。控制养猪业适度增长,鼓励发展草食家畜和发展特种养殖,进一步提高蛋、奶的比重。大力扶持肉牛、肉羊养殖,提高养殖水平和规模。

  2.培植畜牧业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培育和扶植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和畜牧业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组织,重点支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建立加工原料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培育知名品牌等,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

  3.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发展。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重点加快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场建设,创新生态养殖模式。二是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以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为重点,推动建立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畜禽养殖体系。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三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加强畜禽原种场和资源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和培育新型良种繁育场的建立,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增强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四是分发挥各种畜牧业产业化组织服务、管理和调控的功能,通过产业组织制定相应的行规行约,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和管理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相关领域。

  4.加强畜牧业环保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广猪-沼-果(草、林、菜、茶等)生态型、达标排放环保型、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环保型、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环保型等养猪模式。大力推进立体养殖、规模经营、集中治理的发展模式,引导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5.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业的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重点支持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开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增强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6.构建全程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尽快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和完善畜牧业养殖档案,引导和指导养殖企业科学用料用药。加强饲料兽药监管,加大对“瘦肉精”、莱克多巴胺、 “蛋白精”等违禁药物的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流通过程监管,规范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加大对活畜禽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推进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依法严厉打击加工销售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7.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安全屏障。围绕动物重大疫病预防控制这个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方针,坚持依法治疫。实施强制免疫,强化检疫监督,建立完善动物疫情预警与监测体系和防疫监督体系、疫情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预案,落实应急措施,提高突发疫情处置能力。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政府行为,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投入等保障机制,按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要求,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列入县对乡(镇)年度党政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免疫和监测,确保全县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动态强制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有效保护率达70%以上。

  (二)区域布局

  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发展优质畜禽为重点的绿色畜牧产业。

  1.禁养区、禁建区。根据大田县人民政府〔2015〕116号文件精神,按照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大田县“三区”区域具体划分如下:

  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划定范围:

  (1)县建成区及规划区范围:即《大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四至范围:东至京口村,西至烈士陵园,南至石牌老厝,北至郭村;包括均溪镇、石牌镇、华兴乡三个乡(镇)的玉田、红星、郭村、温镇、福塘、城东、石牌、老厝、华安、京口村共10个行政村城区规划范围内片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乡镇建成区及规划区范围:按各乡镇已编制的《乡镇总体规划》划定的集镇规划区范围。

  (2)饮用水源保护区:县城区生活饮用水坑口水库地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源陆域保护区范围不足1公里的延伸至沿岸1公里范围),总面积7平方公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行政村和自然村集中供水点保护区,区域范围按乡(镇)确定范围。

  (3)各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旅游区、文物保护区、乡村民宿旅游区、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等敏感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4)均溪、文江溪、桃源溪干流河岸线500米或其支流100米以内区域。

  (5)县级及以上划定的工业园区(开发区)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区域;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畜禽养殖场禁建区划定范围:

  (1)县、乡(镇)规划区用地范围外延1000米范围内区域。

  (2)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延1000米范围内区域;保护区上游10公里径流范围内一般地表水体沿岸500米以内范围。

  (3)各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旅游区、乡村民宿旅游区、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等敏感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外延1000米范围内区域。

  (4)均溪、文江溪、桃源溪干流河岸500—1000米之间区域;其他种类功能地表水体(含各功能水库)沿岸400米以内的区域。

  (5)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主要交通干线两侧一重山内的区域。

  (6)生态公益林地。

  (7)县级及以上划定的工业园区(开发区)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外延1000米范围内区域。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建区域。

  适宜养殖区内可按规划要求,经申报审批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实行生态养殖,同步建设使用治污设施,实现达标排放。新建畜禽养殖场与其它养殖场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少于500米,并符合兽医卫生要求;新建畜禽养殖场边界与控制养殖区域边界最小距离不少于500米;新建的畜禽养殖场与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少于400米。

  2.可养殖区载畜量。全县草场面积达36.8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7%,理论载畜量为17.83万山羊单位。可养殖区载畜量猪35万头、牛羊15万山羊单位、兔500万只、家禽500万只。

  3.优势特色畜牧业区域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为途径,以先进畜牧科技为支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绿色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适度发展生猪生产,生猪出栏控制在22万头以内,培育壮大无公害肉牛、肉羊、肉兔、优质鸡等特色畜禽产业,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畜禽产业带。

  (1)屏山、吴山、济阳、武陵等乡(镇)重点推进“猪—沼—茶”生产;太华、均溪、石牌、桃源、建设、广平等乡(镇)重点推进槐猪保护与产业开发,实行生猪标准化生产。

  (2)以屏山、武陵、吴山、谢洋、前坪、华兴、均溪、石牌、文江等乡(镇)为重点的肉兔产业发展基地,大力推进肉兔产业向纵深发展。

  (3)以奇韬、广平、建设、文江、梅山、太华、石牌等乡(镇)为重点的“太监鸡”等优质鸡、蛋鸡和肉鸭养殖产业带。

  (4)以太华、广平、桃源、上京、吴山等乡(镇)为重点的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引进夏洛莱、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品种进行改良,积极推进肉牛生产。

  (5)以梅山、湖美、前坪、文江、桃源、奇韬等乡(镇)为重点的肉羊养殖产业带。

  三、重点建设项目

  1.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畜禽原种场和资源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和培育新型良种繁育场的建立,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增强畜禽良种供应能力。重点是建立槐猪保种场,引进优良畜禽品种。

  2.优势畜产品区域建设。针对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加强肉兔、禽、肉牛、肉羊等各种产业带的建设。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坚持走质量、品牌加规模的路子,重点加强肉兔、槐猪、太监鸡等地方特色的品牌建设,在优势和品牌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品牌畜产品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依托优势特色畜产品产业发展基地和骨干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品牌建设。主要是做大做强肉兔、槐猪、太监鸡三大品牌建设。

  3.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建设。重点推广示范畜禽良种选育、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畜牧业环境综合治理和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等畜禽养殖关键技术。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扩大科技普及面,提高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每年进行短期培训养殖户100户,5年累计培训500户;每年下派专家技术人员下乡巡回宣讲培训,培训人员500人次,5年累计达到2500人次;每年组织一次现场观摩会,交流养殖经验;每年印发畜牧兽医相关科技手册1000份,5年累计5000份。

  4.饲料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全面推行高效、环保、安全型饲料生产技术,积极发展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充实饲料监管人员,建立健全饲料监管体系。主要进行实验室建设、配置设备仪器、培训技术人员、设置固定监测站等建设。

  5.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联结市场、企业、养殖场(户)与畜产品消费者的商务信息平台;建立联结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科技工作者与生产经营者的科技信息平台;建立政府部门联系社会各界和农民的政务信息平台。

  6.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等系统,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对动物疫病控制的技术支持和物资保障,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病畜禽扑杀补助和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健全防疫物资储备制度。重点改善基层畜牧兽医站办公设施建设。修缮房屋,更新设施,增加实验室设备,配备专用交通工具,配套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县乡畜牧业信息联网,对牲畜存栏、改良、防疫、出售等情况逐步实现微机网络化管理。“十三五”内分期完成建设。

  7.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重点支持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开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增强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积极推进肉兔深加工、鸡肉冷冻加工,构建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兔业等产业化格局,逐步增加畜产品加工总量,不断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畜牧业产业领导和协调。发改、经信、财政、国土、林业、畜牧兽医、环保、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增加投入。重点加强对动物防疫、生态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基础设施改建资金的投入。

  3.强化畜牧业支撑体系建设。建设成包括良种繁育、科技推广、动物疫病控制、畜产品安全、饲料兽药检测在内的比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支撑保护体系,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4.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优化生猪业发展的同时,优质家禽、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特色畜禽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特色畜产品优势区域明显,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养殖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和自然保护要求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5.实施科教兴牧和品牌战略。提高科技含量,鼓励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养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立体养殖、规模经营、集中治理的发展模式,引导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大力推广适用“五新”技术。重点推广良种繁育、安全饲料生产、无公害畜禽养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监测技术,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坚持走质量、品牌加规模的路子,重点加强肉兔、槐猪、太监鸡等地方特色的品牌建设,在优势和品牌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品牌畜产品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依托优势特色畜产品产业发展基地和骨干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品牌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