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义务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谋划教育发展,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的总体要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立足基本县情,着眼未来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对全县“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安排,制定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大田县情、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高质量规划。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我县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目标任务,统筹考虑区域内常住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以及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目前中小学现状等因素,合理有效利用当地资源,规划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五)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三、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全县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县行列,力争2025年前后通过教育强县、优质均衡县评估验收,县教师进修学校2022年通过福建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
对照情况见下表:
项目 |
“十三五”完成情况 |
“十四五”目标 |
小学 教育 |
9所小学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5所小学被省教育厅确认为“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完成小学、幼儿5所总校制办学改革。 |
12所小学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打造2-3所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大力推进“总校制”办学体制改革,新增小学、幼儿总校2所,逐年扩大覆盖面。 |
初中 教育 |
11所初中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占55%;2所通过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的中期绩效评估;全县中考优秀人数居全市前列。 |
100%完成其余初中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培育4所初中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保持中考优秀人数居于全市前列;中考及格率进入全市平均线以上;三年巩固率98.5%以上。 |
学历 提升 |
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占47%,初中教师占87.14%。 |
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50%,初中教师90%。 |
名师 工程 |
有特级教师5人,正高级教师3人,省级名校长12人、学科带头人19人,市级名师8人、名校长10人、学科带头人75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11人。 |
新培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3名,省市级名师10人,省市级名校长8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0人,县级名师60人、学科带头人100人、骨干教师500人。 |
阳光 体育 |
体育技能中小学93%,优秀率1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 21%。 |
体育技能中小学达95%以上,优秀率20%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 25%以上。 |
近视 防控 |
幼儿近视率为13.53%,小学生近视率37.87%,初中生近视率83.85%,高中生近视率92.06%。 |
小学生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幼儿园、初中生、高中生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 1 个百分点以上。 |
书香 墨香 |
市书香特色校1所,市书香墨香示范校3所,市特色示范校2所,市特色项目校1所。县书香墨香特色校11所,县墨香校园书法教育特色校2所,县书香墨香校园示范校5所。 |
市书香特色校5所,市书香墨香示范校8所,市特色示范校5所,市特色项目校7所。县书香墨香特色校40所,县墨香校园书法教育特色校15所,县书香墨香校园示范校25所。 |
经过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普及9年义务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前列。
(一)教育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义务教育规模与城市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优质教育资源显著扩大,进一步满足学习型城市建设需求,适应城市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要。
(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临界大班额现象。城区方面,在白岩公园北部地块新建白岩小学,在福塘片区地块新建大田八中,迁建华兴中心小学,加快香山小学、大田七中和城南小学二期工程(原福塘幼儿园地块)建设步伐,合理规划城区中小学布局。乡镇方面,加强太华、广平等乡镇中心小学扩容建设,改善部分初完小办学条件;建设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上京中学、广平中学、铭栋中学扩容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城镇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
(三)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四)教育保障更加有力。教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深化课后服务关爱行动,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修订《大田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科学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格局,切实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