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文体和旅游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4-06-24 09:33 来源:大田县文旅局
| | | |

田文旅〔202479

                                                                                                 答复类别:B类

  

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3号

代表建议的答复

 

林发琳等代表: 

  《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遗址群修缮和保护的建议》收悉。现就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朱德曾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此播下革命的火种,涌现出了林鸿图、林志群、林笏隆、林其蓁和林友梅等多位革命人物,保留了“谢武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述祖堂)”、“红四军第二、三纵队驻地旧址-林志群故居(福履堂)”等多处具有一定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下一步我局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结合属地实际,进一步加强武陵乡百束村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

  一、摸清文物家底,深挖红色文化资源。 

  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在实地开展文物调查的同时对武陵乡及大田县革命历史进行梳理,积极对接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及有关文博专家核实认定百束村域范围内现存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并依托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数据及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的相关史实依据,采取上门走访、拍摄照片、查阅有关文史资料等方式深入摸排红色标语遗存,进一步充实红色基因库。

  县文旅局协同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文博人员,深入实地走访,与老党员、烈士后代等亲历者或知情者面谈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武陵乡中央红军村——百束村的革命历史,收集红色文化故事,整理《闽西北:福建解放战争的重要一翼》《忆往昔峥嵘岁月》《闽中版<红岩>》《朱德军长在武陵》等红色故事;挖掘整理革命烈士12人,老地下党员21人的相关资料;下一步将认真梳理和提炼红色精品故事、编好讲解词,挑选和培训一批专兼职导游或讲解员,着力将百束村与武陵乡现有的“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教育基地”大石现场教学点有机结合、一体推进,争取纳入省、市委党校主体班次现场教学点目录或各级特色文旅推介项目,讲好百束红色故事,不断扩大百束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

  二、积极争取资金,做好文物保护修缮。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近年来,县文旅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规范为基本遵循,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持续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开发的资金投入。2020年以来,我县革命文物保护项目争取到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合计1833.06万元,武陵乡百束村的“红四军第二、三纵队驻地旧址,林志群故居——福履堂”等保护修缮工程也属于该上级保护专项资金的补助对象。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加强与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对接汇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对我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支持。抓住当前中央和省上出台扶持红色文化发展优惠政策的良机,加强包含百束村在内的武陵乡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储备,策划生成项目;以前期摸排出的革命文物底数为基础,力争将武陵乡更多的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库。

  三、加强规划引领,提升活化利用水平。 

  文物建筑要注重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县文旅局将协助武陵乡党委政府制定完善武陵乡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武陵乡资源禀赋优势,策划武陵乡特色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结合百束村的区位优势,将百束村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文物等资源融入武陵红色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并加入云旅游、云体验等创新元素,整合线上线下市场要素,引领文旅发展新潮流。加快建设“全福游”APP,整合全市优质文旅资源,为入田游客和市民提供一站式文化旅游体验服务,推动红色文化场景化展示与活态化传承。

  领导署名:苏晋板

  联 系 人:郭新东

  联系电话:0598-7222157

  

 

大田县文体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