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9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日期:2024-06-26 17:13 来源: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 | | |

  答复类别:A类

  

吴绍锯等代表:

  《关于支持建设屏山乡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点的建议》(第3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大田美人茶产业是我县重点打造的产业链,是践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好项目,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增加老区苏区人民收入的富民产业。目前,全县年产美人茶达4300吨,占全国美人茶产量的70%以上,是国内面积最大的美人茶生产基地,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美人茶之乡”,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重点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相继被列入“福农优品”“绿都名品”,“大田美人茶开茶节”被纳入闽茶文化品牌。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台商落户屏山乡发展美人茶以来,屏山乡现已落户有“福建大田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张庆泉(福建)茶业有限公司”等3家台资背景茶企业,其中福建大田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江山美人”茶品牌是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且在省内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也是我县最靓丽的大田美人茶企业品牌。在台企福建大田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基地内建设了“大仙峰·茶美人”景区,2019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县唯一一个4A级景区。

  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局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挖掘两岸美人茶同根同源优势,积极探索以美人茶为载体的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闽台茶文化交流,助力海峡两岸美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将推进以下工作:

  1.持续推进海峡两岸美人茶文化交流。以“美人茶”为媒,创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平台,办好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讲好“一盏美人茶,缘结两岸情”故事,营造“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浓厚氛围。组织参加林博会、茶博会、茶交会等知名展会,组织开展全国美人茶大赛等斗茶、明台职工美人茶制茶技能竞赛、第五届闽台茶文化交流、三明市巾帼美人茶交流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大田美人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美誉度与影响力,发挥社会效应,促进大田美人茶产业健康发展。拟在屏山乡建设海峡两岸美人茶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示范类基地,引导台胞台企参与美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拟以大方广茶业公司为示范点,建设美人茶入闽第一站,打造大田美人茶起源地和台农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培育闽台交流合作典范。同时,《海峡两岸共通―美人茶加工技术规范》已获2024年第一批省地方标准拟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将完善美人茶共通标准,推动两岸茶人共识互认。

  2.持续打造美人茶全产业链。加强低产茶园改造,加强茶企培养,全县每年新增SC认证5家以上,新增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0家以上。组织制茶大师和实力茶企到省内外制作美人茶,组织申报大田美人茶(乌龙茶)制作工艺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和制茶大师,组织评选一批制茶大师和制茶工匠。用好沪明合作、新时代山海协作政策,推动“借船出海”,力争全县每年在一线城市开设专卖店(专柜)、连锁店10家以上,推进大田美人茶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培育百亿茶产业集群。同时,以大仙峰·茶美人景区为核心,推进济屏吴农文旅项目建设,逐步构建绿色康养休闲系列美人茶特色休闲旅游带。

  3.持续提升美人茶科技。加强与中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茶叶科研院校合作,选育美人茶新品种,开展小绿叶蝉培养示范园建设,探索机采茶园管理、采摘和制作美人茶技术,夯实美人茶产能扩大和品质提升基础;邀请台湾茶人到我县开展美人茶领域技术交流,探索“美人茶+红茶”“美人茶+绿茶”“美人茶+白茶”生产模式,共同提高两岸美人茶制作总体技术水平。

  4.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县委、县政府正在制定出台《推进大田美人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我局将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大田美人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将着力策划海峡两岸美人茶融合发展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涂东明

  联 系 人:陈联双

  联系电话:0598-7220268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