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民政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1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5-06-30 10:44 来源:大田县民政局
| | | |

陈文集等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改善农村老人养老现状的建议》(第001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大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基本建立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探索形成了“五联五保”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养老人员和资源,有效提升山区居家养老质量。

(一)平台指挥,实现“一网联结保调度”。大田以数字养老建设为抓手,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将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居家老人三位一体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创建养老智能管理系统。建立全县养老服务大数据库,横向与民政、卫健、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与老年群体、线下服务队伍场景互动,实现紧急救助、居家服务、供需对接、质量监管等功能“一网联结、统一调度”,打造集服务、监管、供需对接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指挥平台。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县域虚拟养老院。有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全覆盖、需求全供给、监管全过程。

(二)资源整合,实现“百家联手保供给”。大田县在服务队伍建设、社会资源利用上实施充分整合,实现了“百家联手”全民行动的规模效应。织密县、乡、村养老服务网,在274个村(居)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居家养老服务所,组建线下孝老员队伍2000多名;整合县域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家政、超市、快餐、理发店等1117家服务机构并签订上门服务协议,以乡镇为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县域为板块、呼叫中心为核心、服务人员为杠杆、居家老人为终端,设置“1+N”服务场景,根据助老员的技能特长以及整合机构的经营范围,制定出基本生活护理、专业护理等34项上门服务项目和24项家庭改造清单,做到服务有专业队伍支持,需求有详细清单指引,实现老年人需求全面供给。

(三)需求呼应,实现“多方联动保效率”。研发养老护理员手机“APP”、SOS语音呼叫系统等管理软件,为老年人提供带一键紧急呼叫专用手机,开设“O2O”线上、线下点菜服务程序。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按下SOS键或拨打服务热线,平台座席就会弹屏显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地理位置,呼叫中心根据老年人需求就近调度线下孝老员或签约服务商提供上门服务,做到“1分钟派单、15分钟响应、30分钟上门服务”。老年人子女也可通过网络、手机App直接登录平台为老年人购买相应服务,或查看服务完成情况。每年开展助医、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应急等养老服务超45万人次,其中为农村老年人群服务超30万人次,为3580个家庭解决异地孝老难题。

(四)辅具融入,实现“三级联网保覆盖”。推行“互联网+康复辅具”,建立县、乡(镇)、家庭三级辅助器具服务网络。采用“1个中心+N个服务站”运营模式,在县城建成康复辅助器具展示体验服务中心,在乡(镇)卫生院等公共场所建立21个共享辅具服务站,并在家庭建设养老床位950个。每个共享辅具服务站设立16个共享桩,投放康复辅助器具2000余件(套),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及其家属可就近到网点自助扫码租借,实现线上申请结算、租借维保,线下网点自助,已提供辅具适配、租赁、维保等服务超4.5万人次。通过对老年人居家环境、生活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后,适配护理床、防压疮垫、淋浴椅、坐便椅、助行器,安装网络连接、烟感燃气报警、视频通话、智能体征监测和紧急呼叫设备等辅具1.35万余件,将专业照护送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中,有效解决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难的问题。

(五)服务规范,实现“监管联合保质量”。我县牵头制定《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且将其升级为福建省地方标准,并严格执行。建立民政、卫健、市管等多部门联合监管、孝老员“优胜劣汰”、服务质量评价等管理机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服务视频、图片存储制度,实时上传民政监督系统和机构管理系统。通过平台满意度回访,实行“每月一质检、每季一总评”,强化对孝老员的综合评价和服务质量的监管。通过信息互联、社会互动,形成“机构实施、平台质检、客户评判、政府监督”的监管局面,构建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机制。

感谢代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周茂座

联 系 人:陈志斌

联系电话:0598-7320525

大田县民政局

2025年6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