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9号提案的答复

日期:2022-07-20 16:38 来源: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 | | |

  答复类别:A类

 

  郭两进、陈吉行等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大田县富硒蔬菜的建议》(编号09号)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县农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县富硒蔬菜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就该提案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县富硒产业发展现状

  硒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富硒农产品为缺硒人群补硒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呈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因此,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提供丰富的富硒农产品,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

  我县土壤表层硒元素含量最大值为2.34mg/kg,最小值0.13 mg/kg,平均值0.4mg/kg,硒≥0.4mg/kg的富硒土地面积836平方公里,占全县36.4%,其中硒≥0.8 mg/kg的很富硒土地面积84平方公里,占全县3.7%。主要分布在武陵、桃源、上京、太华、建设、广平、奇韬、文江、湖美、东风农场等10个乡(镇、场)100多个村,主要产品包括:富硒萝卜、富硒大米、富硒甘薯、富硒红菇、富硒笋干、富硒茶油、富硒水果、富硒蔬菜等。2015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授予大田县“中国高山硒谷”称号,2016年省农业厅将大田县列入第一批10个省级富硒重点县之一。近年来,为充分利用丰富而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高山硒谷”的战略目标,近年来作为十大攻坚会战组之一,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来全力推进。近年来,我县先后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等院校合作,共同开发我县的富硒农产品。富硒土壤调查持续推进,委托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桃源—东坂地区开展土壤富硒调查,调查面积212.3平方公里;邀请省农科院生态所所长到我县开展了红壤富硒特征与特色农产品富硒规律等方面的研究,2020-2021年完成7个富硒田间试验,试验取得预期效果,为我县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打造特色富硒农业产业链,生产富硒安全农产品提供借鉴。

  二、富硒产业存在主要问题

  硒是一把双刃剑,其健康作用和风险与硒元素的形态和含量水平密不可分。科学、合理的富硒和补硒,补充有机硒,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然而,过度富硒或补硒,或者摄入无机硒的健康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还存在硒资源分布不平衡、富硒农产品安全生产加工技术科技水平低以及富硒功能农业理论和生产创新性弱等问题。部分地方和企业炒作富硒概念,一些未经健康风险科学评价的人工富硒产品充斥市场、鱼龙混杂,对我县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富硒农产品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只有发布了《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富硒酵母》(GB 1903.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富硒食用菌粉》(GB 1903.22-2016)、《富硒茶》(GH/T 1090-2014)、《富硒茶》(NY/T 600-2002)、《富硒大蒜》(NY/T 3115-2017)、《富硒马铃薯》(NY/T 3116-2017)等产品标准,虽还有75项富硒农产品的地方标准,但蔬菜种类繁多,很多蔬菜种类还没有相关的富硒标准,这对我们创建大品牌、扩展大市场有很多的制约因素。

  我县一些产地的达富硒标准农产品比例不高。我县在桃源—东坂地区开展土壤富硒调查,调查面积212.3平方公里,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819件,深部土壤样品68件,农产品样200件,农产品配套根系土壤样品200件。为富硒优质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产地规划依据。然而,采集的200个农产品样中,只有63件农产品样品达到富硒标准,富硒达标率仅为31.5%,很难建立大规模的富硒蔬菜生产基地。同时,我县是典型的矿区县,富硒土壤常常伴随着土壤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富硒农产品不一定是安全农产品,安全难以保证,严重制约我县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我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以蔬菜富硒产业为切入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富硒蔬菜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充分依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以及福建省富硒产业发展联盟等专业组织的支持,依托我县天然富硒资源发展富硒农产品,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产品的认证和登记。

  2.我局将积极争取科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富硒功能农业的科技创新,完善相关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和富硒技术措施,推动富硒产业的科技投入,助力富硒功能农业健康发展。

  3.加强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支持,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向富硒蔬菜产业发展倾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富硒蔬菜生产、流通等各环节,同时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全面调动各方参与我县富硒蔬菜生产基地创建的积极性。

  4.扩大宣传,增进交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广泛宣传我县富硒蔬菜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品牌的对外影响力。加快建设和完善大田富硒蔬菜信息网等网络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品牌农业宣传专栏,为大田富硒蔬菜提供一个宣传展示空间。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增进交流,进一步推进我县富硒蔬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专此答复

  

    领导署名:涂东明

  联 系 人:章赞德

  联系电话:139****6573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