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
答复类别:B类
林加珍委员:
您提出的《聚合农业大数据 建设好数字乡村》提案(第15号)收悉。感谢您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数字农业推广应用情况
(一)农业生产智能化
2021年大田县新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大田县大方广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完成了建设任务,已验收并投入使用。该现代农业智慧园主要建成:1.在茶园安装农业气象监测站,对茶园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上传云端为科学管理提供数据依据;2.在茶园安装智能水肥灌溉系统,通过手机APP/小程序和PC端云平台实现对茶园灌溉施肥的远程控制,依据云端大数据自动化控制,节水灌溉,精准配肥,保障土壤肥力;3.在茶园安装绿色防控设备物理灭虫灯和虫情测报灯,通过物理灭虫方式,有效降低茶叶农残;4.在茶叶生产车间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车间环境情况,更好掌控茶叶生产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5.在茶园安装高清摄像头对茶园实时进行生产监控,并可通过云端同步转播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进行远程查看,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同时,全县已有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3家,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6家,县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16个
(二)农产品经营网络化
1.全县建设234个益农信息社和1个运营中心
目前,大田已经形成了以县运营中心为核心、234个益农信息社为辐射点的信息进村入户运营体系。已建成农业数据中心、益农站运营中心、一品一码、农资监管信息中心等各类管理服务平台,通过阳光1+1”助农直播带货、云平台、VR体验等形式,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目前全县已拥有234个益农信息站、266个农资监管平台、178家一品一码监管平台。
2.制定“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实施方案
2021年,县农业农村局全面实施“互联网+”工程,推动“两茶一硒”特色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统筹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工作,成立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协同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并制定《大田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及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乐购三明”直播节活动。开设抖音、淘宝、微信视频号、广电云直播间,进行大田县农产品、工业品、文旅产品直播带货。
(三)农业服务便捷化
1.数字服务逐步提升。按照“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目标要求,扎实推进网上办事大厅与实体大厅建设,为群众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一网通办。整合分散政务服务资源,将县级34个部门和18个乡(镇)全部接入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完善省市网上办事大厅的政务服务基础信息库,建成“一窗受理”、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系统,开通通用全程网办服务和高频服务事项的场景化、个性化全程网办功能。延伸网络触角。充分运用省、市网上审批网络,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模式,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各个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把代办审批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农户家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公共服务网络。提升政务质量。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六最”营商环境对标活动,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梳理公布“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跑”办事清单1998项,可实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98%。
2.产业数字化初见成效。已建成电商产业园、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孵化基地、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在全省率先建立居敬泽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打造山区养老服务“110”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落地难的瓶颈,全省养老服务业现场推进会在该县召开。重点围绕“两茶一硒”等特色产业,有效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培养出了“山之颂”周中正、“乡下茶人家”林启双等农产品销售领军人物,开展多期网络直播培训,培养出“尺哥”、“笑看红尘”等本地网红,单个账号累计粉丝最高达10万人,初步建立了县域电商人才储备库,有效地引导参训学员累计37人入驻创客工坊从事电商创业,8人注册电商企业入驻孵化基地,形成了浓厚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3.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大田县“数字乡村”获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阳春村作为大田数字乡村建设的先锋,已经与中国电信福建公司达成“信息化建设示范村”的合作共识,新建了4G基站,并与厦门美亚柏科等单位合作完成智慧广播、监控系统等建设。推进“数字阳春”建设,投入2200多万元,新建了4G基站、新架设光纤,完成智慧广播、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振兴数字村庄样板。投入3000万元,改造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公共安全数字联网和应用,打造人、物、技三防深度融合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扩大村级综治视联网覆盖面,改造提升城乡社区综治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服务精准化水平。
二、存在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影响数字农业扩大。广大乡镇、村地区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齐全,存在镇村的宽带网络覆盖面和覆盖质量仍需提升。县域范围的“信息孤岛”和“烟囱”林立的困局依然存在,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和数据连通渠道,数据汇集壁垒未完全打破,各信息系统不联不通。各行业领域的平台缺乏统筹统建,全县数字化平台应用等底数不清。物联网感知体系建设不够系统,仅在个别区域或行业有一定应用,缺乏全面建设。
2.数字核心产业结构单薄制约数字农业发展。我县网络生态治理产业刚刚建立,存在规模偏小、制度不全、力量不强等问题,影响网络生态治理核心产业快速发展。其次,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特别是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新零售等互联网经济领域内,缺少新业态新模式的原创性成果以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富有活力与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制约了我县数字农业发展。
3.数字化能力不强加剧农业数字化转型难度。我县数字化产业起步较晚,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形成;同时,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县域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整体推进难度较大,对系统集成、数字再造等方面的数字融合应用仍然欠缺,一、二、三产业数字化应用实践尚不深入。较多特色农副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仅在部分农业生产的种植管理、预警方面实现了数字化,但农产品深加工、产供销全链数据未打通。
4.人才短缺制约数字农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生态面临人才、资本、技术、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制约,以及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人才方面,本地人才培育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专业技术性人才总量偏少。县级层面区位差、政策少、人才缺等现实约束,较多数的数字企业还是以做项目而非投资为目的,承建具体应用、平台为主,落地投资开发和运营数字化项目少招商引资难。设施方面,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农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开始起步,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数量较少,极大限制相关成果的技术应用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过程中,以及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决策部署中,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19〕1616号),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快速发展,在《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中提出“因地制宜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振兴发展革命老区。我县作为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政策支持下,统筹推进城乡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有效释放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数字农业建设应趋势而上开启智慧新速度。
2.把握入选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的机遇。2020年9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公布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中,三明市大田县位列其中。我县要把握“数字乡村”的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应用,重点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监管和生产方式应用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等,夯实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支撑基础,加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大田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3.紧抓三明网络生态治理中心落户大田的机遇。大力发展网络生态治理产业,依托后生仔(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合资公司和合作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趁势构建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网络生态治理体系,培育形成服务面广、经济价值大的数字农业体系。
4.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集聚市场化建设力量引领农业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推介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软硬件,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覆盖面。
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领导署名:涂东明
联 系 人:范成省
联系电话:0598-7240155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