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答复类别:A类
郭两进委员:
《关于打造大田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三产融合产业链的提案》(第0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的“三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立足地方特色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通过一系列举措,培育农业品牌,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资源有效赋能。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今年来,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02批次,合格率100%,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6492批次,合格率99.68%,配合上级做好农产品监督抽查59个、风险监测43个,合格率均达100%。持续开展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并行工作,开展线上巡查4737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流通环节农产品检验检测,开展监督抽检食用农产品98批次,深化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省级食品安全“一证通”试点工作,加强批发、超市和满田春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做到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二是开展农业品牌培育。积极推动我县茶叶等地方特色优质产品纳入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全县拥有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4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福农优品”1个,“绿都名品”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不断提升我县农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组织优质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三品一标”影响力。如,今年五月,大田美人茶作为全省5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一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三是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联系,合理规划我县农产品布局,推进大田县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增强主体议价能力和农产品抗风险能力。探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模式,组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建立订单带动、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以企业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户”。紧紧抓住沪明、泉明对口合作契机,策划农特产品产供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搭建商超对接平台,让更多的大田农特产品销往沿海和上海市场,让更多的沿海、上海资金投向大田“三农”领域。四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充分宣传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释放政策红利,积极落实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简化市场主体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努力营造便捷的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助力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朋友收入。经统计,现我县有涉农市场主体2965户,其中:公司制企业49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8户,个体工商户1894户(其中个体家庭农场969户)。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计划完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530批次,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15450批次,开展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并行工作,动态管理追溯系统生产主体信息,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常态化、规范化开具使用;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大田美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年规划方案,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挥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促进种植业、畜牧业品牌打造,今年力争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5家,新增绿色食品认证5个,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参与“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与村、镇合作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保证优质专用原料供应。扶持龙头企业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种养小区+基地+农户”“公司+专业村+基地+农户”“公司+订单+农户”的多种联农带农模式;四是加大管理力度,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五有”示范社的要求,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等内部制度,促进主体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更加合理规范。
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涂东明
联 系 人:陈丽芸
联系电话:0598-7260209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