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公安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大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力度,持续改善社会治安的提案》(第2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责定位,持续加强电诈违法全链条打击,通过精准宣防、预警劝阻等有效手段,唤醒群众反诈识骗意识,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一、突出公安主战,打造“精准打击”的攻坚利器。一是强化专业力量建设。组建反诈专班,配备精干力量和必要技术装备,强化专案攻坚、线索研判、资金查控能力。二是完善“快侦快破”机制。建立接警止付、初侦初查、深度研判、集中收网、追赃挽损一体化作战流程,最大限度压缩犯罪空间、减少群众损失。2022年以来累计止付涉案资金475.57万元,冻结475.57万元,返还受害人771.62万元。三是扎实开展“断流”“断卡”行动。持续高压打击为诈骗犯罪提供信息支持、技术支撑、转账洗钱等服务的黑灰产业链条,深挖幕后“金主”和骨干。建立涉案“两卡”线索快速倒查机制,对违规开卡、贩卡的网点和个人实施严厉惩戒,挤压本地“黑灰产”生存空间。推广“断卡”行动成果,公开曝光惩戒案例,形成强大震慑。
二、深化源头管控,筑牢“全民反诈”的坚固防线。一是精准预警劝阻。依托国家、省、市反诈平台推送的预警信息,建立“县反诈中心-派出所-社区民警/网格员-预警对象”四级联动劝阻机制,综合运用电话、短信、上门见面等方式开展分级分类劝阻。2023年以来成功劝阻潜在受害人1624人次,避免损失424.7万元。二是网格化宣传覆盖。发挥“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作用,组织民警、网格员、村居干部、志愿者等力量,深入社区、村居、企业、学校、家庭,针对易受骗群体如老年人、学生、财务人员、网购群体等开展“滴灌式”“靶向式”反诈宣传。三是创新宣传载体。利用“大田融媒”“平安大田”等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县融媒体中心平台等发布反诈预警、案例解析、防骗技巧;制作方言版反诈短视频、情景剧,创新推出“方言反诈广播”和“邻里守望”计划;在银行网点、通信营业厅、商超、车站等重点场所广泛张贴海报、播放标语;开展“无诈社区(村居)”“无诈校园”“无诈企业”创建活动。四是强化行业源头治理。 联合金融、通信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银行账户、电话卡开卡实名制和人脸识别核验,强化新开卡审核和异常交易监测,加大可疑交易监测和风险账户管控力度,清理整治违规办理、买卖“两卡”行为。2024年建立“警银协作”机制以来,通过银行提供线索,劝阻异常取现及转账51.5万元。
三、注重科技赋能,提升“以技制技”的对抗能力。一是深化反诈平台应用。充分运用上级公安机关下发的各类反诈预警、线索研判模型和工具,提升本地化分析应用能力。二是探索本地化预警模型。结合我县发案特点和本地重点人员、高危区域、易感人群等特征数据,尝试构建更精细化的预警模型。三是推广运用“国家反诈中心”APP。持续加大推广安装力度和注册认证率,引导群众主动开启预警功能,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目前我县“国家反诈中心”APP实名安装注册率全市排名第一。
领导署名:廖燕飞
联 系 人:林文源
联系电话:18750557015
大田县公安局
2025年8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