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年龄及注意事项

日期:2021-09-09 10:22 来源:大田县卫健局
| | | |

  接种年龄:凡年满3周岁以上除禁忌症外人群都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实现无禁忌人群“应种尽种”目标。

  注意事项: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1.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2.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3.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4.对于未成年人,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需要监护人陪同儿童接种新冠疫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都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强不良反应实时监测和评估。 

  疫苗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有哪些不同?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都属于疫苗不良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两者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之处:1.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常需要治疗。2.临床表现:一般反应一般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3.是否需要报告:比较轻的一般反应大多不需要报告;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均需要报告。4.调查诊断: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调查诊断;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要进行调查,并由疾控机构组织的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对调查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由市级或省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