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屏山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屏政〔2022〕21号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经研究同意,现将《进一步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屏山乡人民政府

  2022年4月30日

  进一步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省、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署要求,全力遏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蔓延趋势,进一步推进我乡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党政主管、公安主力、综合治理、全链打击”的治理格局,持续深化全乡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坚决遏制案件高发态势,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目标

  依托综治例会和平安建设考评机制推动各村、各单位充分发挥主体责任,落实好“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自主开展内部人员及管理服务对象的宣传防范工作,对潜在受害人精准开展“亲友联动、温情提示”的防骗宣传工作,对涉诈重点高危人员开展“政策劝导、法律震慑”的法治教育工作,主动消除行业内部滋生诈骗犯罪的隐患,对高危重点行业源头治理、严管严控。实现“人人识诈、人人防诈、人人反诈”的目标,形成共治合力,精准研判、精准防控、精准打击,达到我乡电诈警情和重点人员“双断崖下降”目标。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精准宣防

  采取“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的宣传方式,针对我乡高发的网络贷款、网络刷单、冒充客服退款、虚假交易、冒充领导熟人、冒充公检法、钓鱼短信诈骗、网络投资、网络交友赌博等十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认真梳理犯罪“四要素”——犯罪行为结构、犯罪反制要点、受害人心路历程以及宣传着力点,反向查找孕产妇女、个体业主、在校学生等易受骗群体的集中活动点和高频活动点,精准投放防骗宣传信息。各村、各单位要落实差异化防范宣传,保障防诈骗宣传工作经费,推动宣防工作有方向、有责任、有目标、有实效,实现“系统内部零发案、关联人员全覆盖、服务对象不遗漏”。各村、各单位要提醒广大干部、群众、行业管理对象做好自身防范,对陌生电话、不明身份的微信好友要做到不听不信。做好添加微信好友方式设置工作是防范诈骗的有效方式,具体操作方法为:我-设置-隐私-添加我的方式中只留下二维码一项,其他的全部功能关掉。今后如再发生干部被骗案件,将进行责任倒查,并在平安建设考评中相应扣分,直至追究领导责任。

  1.依托新型宣传载体,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宣传的覆盖面,针对我乡高发的十种诈骗类型,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LED、广播、微信工作群、海报等为载体,播放防骗专题内容、发布提示通告等;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定期推送防骗预警视频、诈骗紧急预警信息。同时要创新宣传方式,如有奖竞答、抖音直播等方式,宣传防诈骗知识,营造我乡线上、线下的反诈氛围。

  2.将防骗教育纳入师生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职工开展反诈知识培训,要求教师、职工做到“知诈、识诈、懂反诈”,并能指导教育广大学生“不涉诈、会防诈”。通过家长群、班级微信群、校园广播、文体活动、班会、家长会等宣传渠道,建立校园防骗宣传阵地,组织教师、职工队伍,对学生、家长开展防诈、反诈宣传教育,实现以学生带动家长、以校园辐射家庭,力争达到“宣传到每一个学生、平安每一户家庭”。

  3.要针对医疗卫生系统内部高发的被骗现象,组织开展防诈骗知识培训,落实具体开展宣传工作的责任部门、人员,建立诈骗信息快速预警渠道,实现系统内部人员零发案;针对孕产妇女中高发的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网络刷单诈骗,要在全乡卫生院、诊所等显要位置,通过播放动画短视频、张贴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宣传,要组织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的对象开展一对一的精准宣传防范工作,确保我乡孕产妇女不发生被骗案件。

  4.针对孕产妇、宝妈、全职太太、离异女性中高发的网络刷单、冒充客服退款、杀猪盘等诈骗类型,要针对此类群体社会接触面较窄的特点,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综治网格员等力量,开展入户精准宣传,同时对其亲友、家属开展“捆绑式”宣传,在景区等地利用各类宣传设施、创新宣传渠道,建设“女性防诈骗宣传阵地”。

  5.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防诈骗知识培训,对财会人员中高发的冒充领导诈骗,要组织集中开展“财会人员”防诈骗知识讲座,建立全乡财会人员防诈微信群,及时通过真实案例发布诈骗信息预警。

  6.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反诈骗知识和相关法律政策的培训,要利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反诈骗宣传阵地,在服务大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短视频等方式开展防诈骗知识和公安部“断卡”行动的法律教育,同时引导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对各服务对象,开展反诈骗宣传工作。

  7.监督和指导信用社、邮储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展防诈骗知识和公安部“断卡”行动相关政策法律培训,利用银行网点建立防诈宣传阵地,通过柜面业务办理向服务对象推送“友情提示”、“违法犯罪告知书”,结合张贴海报、滚动字幕等形式,开展防诈、反诈宣传,指导金融部门对5万以上大额转存款设置“T+1”模式,并进行防骗提醒,主动参与诈骗防范阻截,提升资金拦截实效。

  (二)推进源头治理

  1.司法所要牵头,依托各村各单位做好各村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的法治宣传教育,让老人、妇女、儿童充分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和危害,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2.各通信运营商要采取微信、短信提醒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电信网络诈骗常识。要主动研究开发对呼入可疑号码的智能识别和主动阻断程序,实现即时提醒用户防范诈骗;要配合公安机关收集查清有关办理、邮寄、贩卖个人身份证和提供手机恶意程序、木马病毒、公民个人信息、“伪基站”、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无线屏蔽器、“黑广播”等设备的企业和个人信息,重点逐层追查提供电话线路落地、服务器租赁的非法线路运营商;积极开展代理商及柜面零星销售手机卡实名注册清查工作,严格落实手机卡实名制的相关规定,对于异地办卡、网络购卡、批量办卡、挂名办卡的异常行为,及时排查报送至乡联席办。

  3.邮储、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利用技术手段,对开办的银行账户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关闭非柜面业务并通报公安机关。协助公安机关查清案件涉案资金流向,对前期掌握和新发现的涉案银行账号,按照相关程序依法予以冻结,终止涉案银行账号境内外汇、转、取款等业务,并及时将相关账号纳入银行系统黑名单。

  (三)强化管控打击

  1.持续按照重点人员分色管理办法,对重点列控人员予以建档排查、信息采集、定期跟踪、护照收管,要求管控工作效率达到100%。对于重点列控人员采取强硬措施,严格执行国务院联席办、省联席办下达的对前科人员、高危人员护照注销的通知,尽早达到注销率100%。

  2.对各村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开展综治责任考评,对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人员较多、输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单位进行挂牌整治;对被诈骗人员较多,警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单位进行通报并发送综治责任清单。被挂牌和通报的地区要及时制定整治方案切实整改提升。

  3.持续深化重点地区整治和源头治理,坚决铲除犯罪滋生土壤,用足用好公安提示函,对各村各单位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推动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企业监管,全面压降涉案“两卡”数量,深挖行业“内鬼”,整改违规机构和营业网点,严格惩戒“两卡”失信人员。

  4.做好前科人员重新犯罪防治工作,要对涉诈前科人员予以重点跟踪、持续矫正,继续掌握其刑满释放后的动态轨迹,持续帮扶教育,深入改造转型。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落实责任

  各村、乡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以落实综合治理责任为抓手,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村各单位齐抓共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确保专项打击治理工作沿着责任链条落实具体职责任务取得实效。

  (二)强化督导问责

  乡平安办成立督导组,定期对各村、各单位治理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对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行业漏洞和问题,定期发送公安提示函和综治动态责任清单,并通报各村各单位,对长期工作不力、整改不到位导致案件频发的村居,按规定实行综治问责,降低年度综合考评等次。

  (三)强化信息报送

  各村、各单位要结合多发、高发的诈骗案件类型,对本单位内部成员和相关服务对象、高危易受骗群体、涉诈高危人员制定本部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实施方案,同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优秀经验做法报乡平安办。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