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12100-0900-2017-00004
  • 备注/文号: 田政〔2017〕5号
  • 发布机构: 大田县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17-02-27
关于公布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
田政〔2017〕5号
来源:大田县人民政府 时间:2017-02-27 11:0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儒洲庵等18处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已经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请各乡(镇)、各有关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大田县人民政府

 

2017227

(此件主动公开)


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

(共18

一、古建筑(14 处)

序号

名称

年代

座落地点

保护范围

1

儒洲庵

济阳乡

大儒村

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布局整体为民居、寺庙结合的建筑,通面阔15米,通进深13米,面积195平方米。由风水亭连围墙(半弧形)、三合土内空坪、正殿组成。正殿面阔3间,进深4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设主龛及配龛,主殿的右侧设配殿,配殿分为三龛,中龛敬土地爷,配龛为抬梁结构,屋顶望板密布,整体面积较小,但制作气派较大,装饰简单、朴素。宋末元初(四个正金柱柱础为仰盆式)始建;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重建,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重修。

保护范围: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8米。

2

西湖堂

济阳乡

大儒村

属明代祠堂类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为一进一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28米,通进深14米,面积392平方米。由堂前大空坪及正堂、两侧辅房子组成,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9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该建筑为单体殿堂式建筑,规格高,用材大,举架高,抬梁深。

保护范围:四周滴水位为准,东面外延15米,南面外延10米,西面外延10米,北面外延10米。

3

松泉堂

梅山乡

西书村

属清代祠堂类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面积为578.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936.96平方米。由矮围墙、墙内空坪、下堂、中天井、正堂及两侧厢房、过水亭、护厝组成,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9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正堂明间设神龛,龛上券刻有“钟祥衍庆”四字。

保护范围:东北面围墙外延20米,西南面围墙外延20米,东南护厝围墙外延20米,西北面围墙外延20米。

4

麦园堂

均溪镇

许思坑村

属明代祠堂类建筑,坐东南朝西北,为一进二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20米,通进深17米,面积340平方米。由围墙、空坪、下堂、中天井、正堂及两侧厢房组成。正堂为木构二层建筑,一层面阔3间,进深7柱,二层面阔3间,二层进深6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一层金柱与檐柱间为人字轩,两侧厢房外檐廊设木梯可上二层,二层明间正中设贡桌。

保护范围: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20米。

5

南阳堂

屏山乡

许山村

属清代民居类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477.93平方米。为二层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一层为九开间,由正堂及两侧厢房、护厝组成,正堂由南至北依次为下厅、天井、上厅。上厅五开间,明间为厅,穿斗式结构、悬山顶。东、西两侧护厝由三阶悬山式屋面组成。

保护范围: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20米。

6

蛇形厝

屏山乡

杨梅村

属清代民居类建筑,坐北朝南,由正堂及东侧蛇形护厝组成,正堂由南至北依次为空坪、门厅、天井、正堂,穿斗式结构、悬山顶。屋面铺设青瓦,瓦砌燕尾屋脊。东侧护厝为穿斗式木构架,由十一阶悬山顶屋面组成,长30米,护厝形似蛇。

保护范围: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20米。

7

圣泉岩

吴山乡

阳春村

属清代庙宇类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为一进一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22米,通进深11米,面积242平方米。由前半月空坪、主殿及左侧辅房组成,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8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明间正中设神龛,主要供奉“陈公祖师”等神灵,地面为三合土,檐柱出二跳斗拱承托屋架,斗拱厚重,有明代风格,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主体为清代建筑。

保护范围: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20米。

8

普照堂

吴山乡

阳春村

属庙宇与祠堂类相结合的建筑,坐北朝南,为一进一堂布局,通面阔25米,通进深12米,由广场、一埕踏跺、长方形的空坪,二埕带垂带的七级踏跺,正堂、后花台组成,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六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始建于宋代,明代扩建,历代皆有重修。中厅历奉“肉身坐佛章公祖师”,左厅供林氏祖宗神主,右厅奉伽蓝。

保护范围:北面围墙向外伸15米,南面埕向外延伸15米,西面墙体向外延伸20米,东面墙体向外延伸20米。

9

桃树堂

吴山乡

张坑村

属清代祠堂类建筑,坐东北朝西南,为一进二堂加护厝布局,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41米,通进深21米,面积861平方米。由门庭、围墙、墙内空坪(阶梯状)、下堂、中天井、正堂及两边厢房、过水亭、护厝组成,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5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

保护范围: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20米。

10

树德堂

吴山乡

张坑村

属清代祠堂类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为一进二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31.5米,通进深28米,面积882平方米。该建筑用材硕大,由门亭、矮围墙、墙内空坪、下堂、中天井、正堂及两边厢房组成,明间设神龛,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

保护范围:四周滴水位各外延伸10米。

11

禅林祠

吴山乡

梓溪村

属清代祠堂类建筑,坐东南朝西北,背靠青山,面向梓溪河,平面布局呈回字型,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由前空坪、踏跺、下堂、天井、正堂等组成,正堂面阔5间,进深7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

 

保护范围:祠西南面围墙向外延伸10米,西北面围墙向外延伸20米,东南面面围墙向外延伸20米,东北面面围墙向外延伸20米。

12

儒美桥

济阳乡

大儒村

属单孔石拱桥类建筑,清光绪七年至九年(公元1881-1883年)建造。桥为南北走向,单孔石砌条石结构,桥身单拱跨越,桥长40米,宽3.2米,高38米,桥面呈阶梯状,原有廊屋,为鹅卵石、毛石、花岗岩石砌至,花岗岩、砂岩条石起。该桥跨度、高度较大,桥面三级阶梯块状引桥与桥面就地取材,用材朴实。

保护范围:儒美桥东面外延10米,南面外延15米,西面外延10米,北面外延15米。

13

凤山桥

梅山乡

西书村

属清代桥梁类建筑,桥身西北——东南走向,南北总长20.41米,东西总宽5.16米。桥身两端金刚墙,为大块毛石垒砌,高约10米,两端用粗约2030厘米不等的杉木做垫,上用长约15米的大圆木做横面,之上用杉木板用桥的踩踏面,柱子立于桥的踩踏面之上,抬梁结构、悬山顶。

保护范围:桥东面外延15米,南面外延10米,西面外延15米,北面外延10米。

14

美龙桥

屏山乡

玉屏村

属清代桥梁类建筑,桥身为东北--西南走向,小溪由东南向西北流过,河面宽为3.5米,桥两头金刚墙皆为鹅卵石垒砌,横梁用15根直径约2030厘米的圆杉木,上铺木板,建有木构廊屋,面阔六间6米,进深四柱21.5米,抬梁结构、悬山顶

保护范围:桥面两端桥屋最外沿的滴水处各延伸10米、上下河道各20米。

 

 

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

序号

名称

年代

座落地点

保护范围

15

凤乾堂

民国

屏山乡

蒋山村

属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为民国初期的一进二堂带横屋的民居和防御相结合的土、木建筑。由石筑护坡、小道、下堂、天井、上堂、后花台及横屋组成。19298月,朱德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大田,22日抵达路口乡。红军到处刷写革命标语,张贴布告,分发传单,宣传土地革命纲领和红军宗旨。在蒋山村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农民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并宣布成立路口乡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驻地即是凤乾堂。

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向外延伸20米。

16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

均溪镇

京口村

属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为京口村叶氏祠堂,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6米,通进深18米。由门亭、矮围墙、墙内空坪、中天井、正堂及两边厢房组成;正堂面阔3间,进深7柱,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正堂明间正中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龛上枋挂“南阳堂”匾额。1929年初,叶炎煌接受厦门市委的委派,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南阳堂是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主要活动地点之一,中共大田特支多次在此举行重要会议,策划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废除屯田等斗争,在大田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现代史上大田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是大田共产党的“摇篮”,也是大田革命的历史坐标,在大田人民武装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向外延伸20米。

 

 

 

序号

名称

年代

座落地点

保护范围

17

叶炎煌故居联芳堂

均溪镇

京口村

属近现代名人故居。又名联芳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为68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由门庭、内空坪、下堂、天井、正堂及两侧护厝组成,穿斗式结构、悬山顶。叶炎煌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厦门共青团市委书记,是厦门市区委机关重要工作人员。一九二九年初,受中共厦门区委委派,叶炎煌返回家乡开展建党工作,从京口“南阳堂”往返武陵按“述祖堂”开辟苏区工作,并迅速发展了3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大田特别支部。一九三四年八月,厦门中心市委机关遭国民党破坏,叶炎煌因身份暴露被捕,同年十月在福州保安处被国民党杀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

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向外延伸20米。

18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驻扎地旧址——光裕堂

民国

建设镇

建设村

属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934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2000多名指战员进驻三民乡开展革命活动。在此期间,红九军团指挥部设在光裕堂,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等领导人在此居住、办公、指挥战斗。军团长罗炳辉亲自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农民群众起来暴动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民协会、赤卫队,扩大苏维埃区域。在红九军团帮助下,成立了三民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打土豪分田地。红军在光裕堂刷写大量宣传标语,至今还保留18幅革命标语。

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向外延伸20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