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百年传承中的诚信坚守与时代价值

日期:2025-06-30 10:30 来源:大田县太华镇
| | | |

大田县太华镇汤泉村的青山绿水间,饶氏汤泉米糕以温泉灌溉的糯米为魂,以世代坚守的诚信为骨,将一份传统美食打造成了丈量商业道德的标杆。

汤泉米糕的故事始于1950年代的中秋时节,饶氏先祖在温泉灌溉的稻田里收获新糯,用祖传工艺制成米糕馈赠邻里。这份带着温泉温度的美食,从诞生之初就蕴含着“以食载信”的朴素哲学——用温泉水灌溉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熬制冬瓜糖丁必须选用当季鲜果,就连翻炒糯米时添加的牛油,也要确保新鲜纯净。这种对食材本味的尊重,逐渐演变为饶氏家族 “宁失千金,不失一信”的经营信条。饶氏第三代传承人饶奋乾至今记得祖父的教诲:“米糕如人,容不得半点虚假。” 这种传承不仅是工艺的延续,更是诚信品格的接力。当同村某些作坊为降低成本改用陈米时,饶氏坚持每年秋收后亲自下田挑选新糯;当工业色素充斥市场时,他们依然沿用传统工艺熬制天然色素。正是这种近乎固执的坚守,让汤泉米糕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积累起“用料实在”的口碑,为后续市场化发展埋下诚信的种子。​

米糕在配料环节上更见诚信的匠心。制作冬瓜糖丁时,饶氏坚持凌晨四点采摘带露冬瓜,用传统木甑蒸制七小时,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熬制香葱油必须选用本地小香葱,按1:3的黄金比例与茶油慢火熬制。这些看似“笨拙”的做法,却让汤泉米糕的配料表始终保持着“糯米、冬瓜、茶油”的极简风格,成为食品添加剂泛滥时代的一股清流。​

在饶氏米糕的质检室,墙上挂着两张标准:一张是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另一张是饶氏内部制定的“超国标”内控标准。其中糯米含水率要求≤13%(国标14.5%),微生物检测频率是国标的3倍。2023年夏天,一批即将出厂的米糕在自检中发现水分超标0.3%,饶氏团队毅然决定全部销毁,损失近3万元。“宁肯亏了本钱,不能亏了良心”这句话成为员工们心中的质量红线。​​

米糕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传承诚信的载体。饶氏汤泉米糕的案例揭示了一个商业本质:在任何时代,诚信都是最硬核的竞争力。当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碰撞时,诚信经营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价值引擎——它既能守护文化根脉,又能创造经济价值,更能构建社会信任。汤泉米糕成为“良心食品”的代名词,更探索出一条非遗产业化的可持续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