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田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0-01-15 10:12 来源:大田县发展和改革局
| | | |

关于大田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1月6日在大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大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温如凤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大田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等三大战役的决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五比五晒”和打好“十大攻坚”会战,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亿元,增长4.1%(预计数,下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2亿元,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亿元,增长5%;出口总值3.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0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43亿元,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74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2元,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2.0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经济社会运行特点及主要工作成效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聚焦调整优化结构,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致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4.98万亩,总产量8.96万吨。推广绿色农业发展,实施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新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品牌认证加快推进,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4个。抓好“两茶一硒”产业链培育,江山美人茶业、高峰茶业列入全市十佳茶叶基地,完成油茶示范基地建设2150亩、油茶林抚育作业4.5万亩,富硒农业种植面积达5.2万亩,九超小分子团水、创辉农业蛋鸡二期等项目有序推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举办首个国际茶日福建省系列茶事活动启动仪式和县第十五届高山茶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参加第27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博览会,有3只茶样荣获“中国名优茶”金奖;与福建轩正影视文化传媒推动联合拍摄以大田美人茶为背景展开的电影《蝉茶》。聚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项目引领作用,超越中高端铸件生产、展晖机械、凯沃机械等项目开工建设,新隆上超纤、科华石墨、清航无人直升机等项目建成投产。组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项目87个,其中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6个,新岩水泥、兴田混凝土等项目开工建设,岩兴气体、上京恒隆空心砖等项目建成投产。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申报硅光通讯、科华石墨等7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培育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华腾光电、菲得美机械等6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通过,山瓜瓜农业、大联新型材料等11家企业获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协调推进现代服务业攻坚会战,屏山大峡谷红色文化旅游、卓立达仓储等项目开工建设,福道鑫物流仓储、建设镇琵琶堡生态休闲旅游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腾顺物流获评国家3A级物流企业。组织参加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对接无人机产业化、城市经济安全平台建设等数字经济项目7个。结合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开展电商专业技能、直播带货等电商人才培训班7场1000余人次;成功举办“县长带你买好货”直播活动,积极参与“乐购三明”直播节,带动各类产品销售584.5万元。大力培育森林康养、休闲旅居等文旅康养新业态,桃源最氧睡眠小镇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并部分建成投入使用;创新发展“旅游+”模式,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推介“微游三明——大田篇”共6条乡村旅游路线,济阳乡济中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入选全国抗战遗址名录,桃源镇获评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

(二)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项目工作成效突显。项目攻坚持续发力“五比五晒”持续深化,连续三个季度在全市“五比五晒”工作考评中得分居全市第一位,在全省一季度“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考评中名列第二。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新增“五个一批”入库项目228个,总投资467.14亿元。组织实施县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602.64亿元,开工建设项目73个,竣工投产项目58个,其中,新岩水泥、美湖湾农旅小镇(一期)等3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莱德旺肉兔生态养殖产业化、岩兴气体生产线技改等10个项目提前竣工投产或建成使用。招商引资有序开展。优化招商方式,以“一把手”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大力推进产业链集群招商和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健全招商引资政策,实行“1+N”会商联动机制和招商引资全程无偿代办责任制,全力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主动对接闽南沿海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用好“6·18”“9·8”等招商平台,全年签约项目262个,总投资302.59亿元,其中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8个,总投资283.37亿元;新开工落地项目179个,总投资169.43亿元。要素保障得到加强。加大园区征迁力度,征收工业用地2500亩;加快机械铸造产业集聚区、石墨(烯)产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平整2100亩。对接落实两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债项目5个,地方债券需求16.24亿元,到位资金2.15亿元。引导农行、中行创新微捷贷、智动贷等信贷产品,为红狮水泥、飞鹰实业等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2.4亿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84.86万元,为32户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余额4375万元。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改善提升。加强城市建设。注重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县城区改造提升,“四区一路”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旧汽车站片区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县城区智慧路灯改造、生活应急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白岩山北路、兴泉铁路客运站前广场、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县城区雨污水管道建设98公里、天然气管道建设13.8公里,新增城市停车位180个,新(改)建公厕7座,整治满田春市场、城东村等背街小巷152条,新(改)建白岩山南路、满田春东侧等便民小市场6个,新增摊位300余个,城市面貌持续改善。补齐交通短板。抢抓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机遇,致力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兴泉铁路、莆炎高速(大田段)、国道G534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国道G235线(纵五)二期项目基本建成具备通车条件。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拓建农村公路53.29公里。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模式,新增客车17辆,开通屏山、济阳等4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方便群众出行。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创新,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回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一革命四行动”有序推进,清理拆除旱厕1557座,改造提升无害化厕所600户,新建集镇、农村、旅游等公厕46座;完成裸房、祖房众房整治1363座,散养畜禽治理3758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7处,完成村庄绿化267亩。开展“五好”农家创建活动,累计评选“五好”农家1500多户。推动最美休闲乡村创建,桃源镇兰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桃源镇东坂村、广平镇元沙村被评为国家级最美休闲乡村,吴山镇阳春村被评为省级最美休闲乡村。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完善并联审批机制,精简项目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对审批和核准类项目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多部门并联审批”,实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跑”清单1860项,占总事项的93%。持续推进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推行医保收付费(C-DRG)改革制度,分级诊疗机制持续完善。集体林地经营权改革稳步推进,与市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率先以文江整镇规模推进实施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全县266个村的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出具股权证书90150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年处置不良贷款1.3亿元,不良率降至1.02%,较年初下降0.32个百分点。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1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92亿元,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列入省级精品示范工程。多措并举推进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2.1万亩、森林抚育面积2.8万亩、封山育林3.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43%。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开展机制砖、铸造、造纸行业工业炉窑和小石灰窑专项整治,完成佳丰铸造工业炉窑拆除、冲天炉关闭等;完善防尘设施配套建设,全县23家机制砖企业完成厂区路面硬化及配套除尘脱硫等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加快推进“闽湖”水质提升二期、小流域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严控畜禽养殖污染,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52%;严格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企事业入河排污口整治45个。水土流失治理有序推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6万亩;开展土壤生态修复治理,累计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修复1.5万亩。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国际市场,抢抓国外订单,引导建华纺织、卓立达工贸等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5家次。引导企业备案登记,拓展出口业务,新增西埔医药用品、偌达药业等4家外贸出口企业,全县备案在册外贸企业达67家。强化服务保障,引导卓立达工贸、乐发智能体育等供货企业开展货源回流,并积极对接厦门国贸为供货出口企业提供报关、出口退税等外贸综合服务,提升我县生产型企业出口比重。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发展,引导硅光通信、福炜伞业等2家企业参投出口信用保险,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出口风险,进一步稳定出口规模。                                                                                                                             

(五)突出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做到“全方位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全链条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全流程有序做好医疗救治、全过程落实医疗服务保障、全维度凝聚群防群控合力”,有力有序有效地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发热门诊接诊1163人次,留置观察7人,发现疑似病例5例,经核酸检测后全部排除。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原则,疫情期间在各主要交通要道设置查验体温监测点19处,24小时轮值,排查车辆1万余辆,体温监测4.35万人。开展感染风险排查整顿,完成医务人员核酸检测1908人、发热患者核酸检测140人、住院患者核酸检测5286人、陪护人员核酸检测1811人、社会群众核酸检测4439人,物体表面检测120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广泛动员防疫物资筹备,疫情期间,共筹集各类口罩193.5万个,各类消毒液、消毒水25.8吨,各类防护服2000多套,体温枪532把,体温计6430支,防护面屏10个,医用手套2.2万双,体温柱2根,有力保障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拓展“一家四业”产业扶贫模式,着力推广“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组建“扶贫车间”“扶贫厂房”,引导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务工不出乡、不出村。挖掘特色种养业,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引导贫困户发展原生境金线莲、奇珍异果、林蜂养殖、肉兔养殖等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780户8566人全部脱贫,3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选派挂职扶贫副乡(镇)长18名和贫困村第一书记25名,共组织实施各类项目181个、落实资金9088.51万元。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加快大田一中东部校区、城东小学等教育攻坚项目建设,城关幼儿园赤岩分园、建设中心小学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考创造历史性佳绩,县一中被认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石牌中学、城关第二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夕阳红康养服务项目动工建设,建设镇、湖美乡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建立“党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开展养老服务中心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登记66家;《线上线下相结合,农村老人笑开颜》入编民政部《全国农村养老服务典型案例》,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业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闽中戏曲文化园免费开放等活动有序开展;与华侨博物院联合成功举办《巧夺匠心--华侨博物院藏雕刻精品展》等,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推行全民健身行动计划,举办“三远大爱杯”千人徒步登高等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93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0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826人;持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2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6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62万人,城乡居民参保18.84万人,参保率达98.1%。及时开展社会救助,疫情期间拨付城乡低保资金245万元、特困供养补助金100.5万元,发放临时生活补贴64.97万元,向保障对象和领取失业保险金等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27.35万元,惠及6.2万余人次。持续强化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大田”建设,完善“雪亮工程”+“网格化”智能管理系统;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赌博和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建立三明网络生态治理中心及其配套保障中心,在侦破网络诈骗犯罪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地方志、档案、审计、统计、精神文明、军人事务、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市场监管、苏区老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体协、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工作扎实推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的法治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是:受疫情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年初确定的年度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接续发展后劲乏力;项目支撑作用发挥仍显不足,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投资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出口总值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能源消耗总量、强度“双控”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建设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做实做足“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打好“十大攻坚会战”,扎实推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多彩大田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两茶一硒”产业链培育,积极推广美人茶团体标准,加快推进美人茶文创园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培育市级以上茶业龙头企业8家以上;大力发展油茶关联中高端产品,深化油茶品牌创建、力争建设油茶高产示范基地8万亩以上;培育发展青梅、食用菌、大米和蔬菜等富硒特色农业,持续推进桃源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推动富硒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加快发展生态养殖业,着力推进肉兔养殖和蛋鸡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推动特色畜禽产业向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肉类零食产品等产业链延伸发展。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行动,加快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促进农(茶)旅等休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实施省、市技改重点项目35项以上,加快推进新岩水泥技改扩建、超越中高端铸件等项目建设,力争铸造和装备制造、水泥建材、轻纺面料等传统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2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铸造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加快培育发展石墨(稀)和5G新基建新兴产业,重点加快仲荣石墨新材料项目建设,力争石墨(稀)和5G新基建产业均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持续完善上京机械园、均溪陶瓷园、罗丰石墨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平工业园建设,力争全年新平整工业用地2000亩。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力争新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业5家以上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致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打好现代服务业攻坚战,全力推动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完善提升大仙峰茶美人、五彩大石、花海乐园等A级景区配套设施,加快桃源最氧睡眠小镇、含笑张坑、琵琶堡景区国家AAA景区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阔公非遗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培育物流新业态,加快推进发昌冷链综合物流园项目建设,乐顺物流园建成或部分建设,引导鼓励争创物流3A企业,力争实现产值4.5亿元以上。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开展县、乡“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

(二)全力抓好重点项目攻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五比五晒”为抓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重点围绕“一产接二连三”“二产聚集延伸”“三产业态创新”,围绕县委提出的打造15条产业链,策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力争全县新增“五个一批”入库项目200个以上。集中精力狠抓项目攻坚,加快推进机械铸造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兴泉铁路大田客运站站前广场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力争2021年实施省重点项目10个以上,市重点项目20个以上,县重点项目100个以上。靶向发力精准招商。坚持“一把手”招商、田商回归、以商招商等举措,抢抓我县被列入全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和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机遇,依托“6·18”“9·8”等招商平台,主动融入和承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产业转移。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空间,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重点招商区域,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招商和宣传推介,着力招引龙头项目,力争全年签约项目12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做好项目精准服务,持续推进实施“一企一策”。加大征地拆迁力度,积极探索工业用地灵活供地政策,以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等方式供地,对低效工业用地和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项目,鼓励实施“腾笼换鸟”,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产。持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硬环境,加快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深挖苏区老区发展等优惠政策,积极组织申报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项目,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有序实施。

(三)致力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塑造优质城市形象。大力实施城市“南进东拓北扩西延”战略,持续推进东部、南部、北部新城以及旧城改造“四大板块”建设,重点推进站前路、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澹多桥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全力破解城市停车难、如厕难、农贸市场整治难、背街小巷通行难、小区物业管理难等“五难”工作,巩固提升治理成效,打造优质城市形象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围绕构建便捷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契而不舍跟踪、推进昌厦高铁争取工作,加快兴泉铁路、莆炎高速公路支线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高速公路、国道G534线等项目建设,努力构建闽中快捷交通网络。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落实“路长制”,进一步健全“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养护分级管理机制,力争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以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巩固提升“一革命四行动”成果,常态化推进以“清脏”“治乱”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改善全县农村环境面貌。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乡村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巩固提升最美休闲乡村创建成果,完成全县镇域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持续提升乡村建筑风貌。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和“证照分离”等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巩固提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成果,持续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农业主体培育计划实施,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实施林票制度改革,继续做好“福林贷”等普惠林业金融产品推广,同时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林业金融产品,实现林业全产业链贷款需求全覆盖。持续推进投融资机制体制改革,加强跟踪PPP项目动态管理。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巩固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水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行业及重点区域粉尘等专项整治工作,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加强水源地治理,做好坑口水库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工作,不断提升饮用水水质。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省级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土壤自行监测,突出抓好矿山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力争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万亩以上。持续推进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提升“生态大田·智慧环保”,有力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稳外资稳外贸,优化外资项目准入条件,坚持“外资优先”“能外则外”原则,借助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引进一批优质外资企业落户我县。加强沟通对接,助力卓立达工贸、飞鹰实业等外资企业办理注册资本金增资等业务,力促企业尽早到资。鼓励铸造和装备制造、矿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强对外交流和对接,打响“大田智造”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五)聚力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原则,落实落细感染防控的各项工作措施,严格“四类人员”排查,做好“八闽健康码”的验证把关工作。扎实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建设,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落实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风险并实施精准管控。继续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及时摸底县内医疗物资库存情况,确保防疫物资采购渠道畅通、品质可控,做到防疫物资价格稳、质量硬、供应足。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继续做好“一家四业”产业扶贫模式推广,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挖掘可行易行稳定增收项目,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用好“一键报贫”平台,加强贫困动态监测,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围绕补齐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加快大田一中东部校区、太华分院迁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完善互联网+“三全三化”山区养老服务110模式。发展文体事业,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持续对花灯、孝道文化、杂剧作场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拓宽全民健身运动会各项赛事举办途径,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以上、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人以上、转移劳动力2000人以上。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更高水平“平安大田”建设,健全完善“公调对接、民调进所”和“律师第三方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以“雪亮工程”为核心的科技支撑水平,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等“六清”行动,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继续做好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地方志、档案、审计、统计、精神文明、军人事务、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市场监管、苏区老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体协、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工作,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多彩大田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